遠在商代或更早之前,甲骨文被廣泛用於中華大地。
隨著歲月,甲骨文演變成金文、帛書、簡牘、石刻文、籀、篆、隸、楷書。大約有一千多個甲骨文字,經過專家學者的辨認,是和今日常用的文字有聯系。
寫寫這本書的原因是希望能闡明為何要識甲骨文。
甲骨文證實中華民族在遠古已有高度文明。
這文明留傳千秋萬歲,為世人帶來智慧、幸福與和平。正是文明永曜,大道無僵!
它使大家明白,原來中國文字真易學,而且甲骨文字別具深意。
所以本書的命名是甲骨文明道易傳。
周易既成書於甲骨文的年代,故此可以用周易去解甲骨文,嘗試挑戰造字,尋求甲骨文的造字模式。
甲骨文是用多個符號組合而成的圖象。我首先探討這些符號的獨有意思,再將它們分為類符和意符兩項。然後解譯甲骨文字(並金文),更試解少見的甲骨文字。
原來古人造字的模式,非常嚴謹,務求貫徹統一。依循這模式,應可成功解譯很多甲骨文字了。
從周易所用的字的手稿,大家會發覺周易只包括了有限的甲骨文字。幸好大多數餘下的字見諸其它文獻。越早的文獻,如詩,書、樂、禮、春秋、左傳、史記,天文志等,其字意當會越符合甲骨文的原意。所以可從它們去尋求其它甲骨文字的解法。爾雅,玉書和康熙字典,更是提供字意的寶庫。
我列舉了一些多解、難解或誤解的字。不過,它們在古籍中的解釋,原來可以如此符合甲骨文字的造
形。
解譯了大約1400多個甲骨文字、200多個金文字,還有少量甲金後的古文字。
立即購買

按此線上閱讀。>>